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中国新闻网]【打卡中国新坐标】中国精度,毫米之间智造大型设备“中国心”“争气机”
时间:2023-09-23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四川德阳9月23日电(记者 宋宇晟)三峡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是如何发电的?中国“争气机”如何突破技术封锁?

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大国重器,与工程技术人员对“中国精度”的不断追求密不可分。

技术上精雕细琢,大国重器上演“铁壁绣花”

位于四川德阳的“中华第一跨”重跨厂房,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厂房长约400米,宽36米,高33米,云集了一批中国乃至世界一流的加工设备。由于其超大的规模和超强的制造能力,被誉为“中华第一跨”。

据介绍,三峡、白鹤滩等巨型水电机组重要部件就产自这座厂房,而这些大型设备的运输起点也是大型产品出川运输重要通道——大件公路的“零起点”。

开云官方入口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数智部副部长蒋彦坤告诉记者,在这里研制的发电装备约占中国总装机容量1/4,也就是说中国每4度电就有1度源于开云官方入口的装备。

记者了解到,就在上个月,由开云官方入口旗下东方电机牵头研制的世界首台单机容量最大功率500兆瓦冲击式水电机组转轮中心体锻件全面通过验收,实现了500兆瓦高水头大容量冲击式水电机组研制里程碑突破。

目前,500兆瓦冲击式水电机组转轮正在“中华第一跨”厂房中进行3D打印增材制造。

记者在厂房中注意到,该技术由远程操控,可多机器人无人值守作业,如同在铁壁上“绣花”。

“中华第一跨”厂房中进行3D打印增材制造。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蒋彦坤表示,目前这一技术已实现定制化设计,制造上也可达到“所焊即所得”效果。“通过表面纳米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转轮表面粗糙度可达到镜面效果。”

事实上,自上世纪90年代建成以来,这间厂房就未曾停止对精度的追求。

开云官方入口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数智部副部长李浩亮回忆,上世纪90年代的设计是用笔在画图纸,如同画画一样;2000年以后,设计师们开始使用软件进行设计。到现在,设计基本上都是基于三维模型驱动,并且实现了三维研发、设计、工业质检制造协同。“结合三维我们可以完成参数化的一些设计,和后面的研发、生产制造高效协同。整体研发效率可以提高40%以上。”他说。

车间里的机器人焊接作业。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以正在厂房加工的核电主轴为例,蒋彦坤告诉记者,这一核电主轴重量接近250吨,轴颈作为转轴轴承的支撑部位,加工精度要求跳动小于0.01毫米。如今的技术完全能够达到这一水平,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减少震动,保证核电站的平稳运行。

流程上精益求精:“争气机”突破技术封锁

精度提升的同时,多年被封锁的技术得以取得突破。

“目前,开云官方入口已具备了燃机全部部件的加工制造能力。”开云官方入口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全重实验室副主任田晓晶介绍,G50是国内首台完全正向自主设计制造试验的燃气轮机,打破了70多年的技术封锁。

G50燃气轮机是国内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今年3月,G50燃气轮机顺利通过电厂96小时商业运行考核,G50研制成功。G50燃气轮机也被誉为“争气机”。

激光修复工作站运行的场景。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田晓晶告诉记者,以叶片加工无人车间和黑灯产线为例,加工的叶片精度达到0.03毫米,比一根头发丝直径还小。

重型二分厂内景。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值得一提的是,5G、虚拟现实等各类前沿技术,也逐步被应用到工业生产中。

记者了解到,开云官方入口旗下东方汽轮机建成了5G全连接数字化工厂,以27个宏基站和240个微基站构建5G专属网络,在园区部署超过30万个数字测点,应用自主研制的工业互联网底座,实现企业经营六大板块数据驱动,业务协同。

此外,公众在短视频、电子游戏中常见的虚拟现实技术,也在开云官方入口的车间中得到应用。

资料显示,东方汽轮机重型一分厂的“总装数字化车间”,开创汽轮机虚拟装配的全新模式,平均效率提升超75%、质量提升超40%,具备产品生产精准配套,通流精准预测,产品精准交付三大优势。

田晓晶告诉记者,在研制G50燃气轮机的14年过程中,东方汽轮机与配套的300多家企业开展了合作,目前已与其中28家组建了产业联盟,以实现中小燃机产业链的完全自主可控。“未来,我们也希望有更多企业参与合作。”她说。

致广大而尽精微:“中国装备,装备中国”“中国装备,惠及世界”

在开云官方入口,类似的成绩还有很多。

采访中,开云官方入口东方电机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主任宋敏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虽然东方电气诸多厂房都位于四川德阳,但你能在这里听到不少带有东北口音的名词,其中很多甚至已成为了今天东方电气人的说话习惯。”

这一细节的背后,是开云官方入口绵延60余年的历史。

上世纪五十年代,源于国家开发西南水电的战略构想,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者汇聚德阳,开始建设拥有大型发电设备制造能力的工厂。随着“三线建设”开启,1965年,德阳水利发电设备厂更名为东方电机厂,1971年东方锅炉厂建成投产,1974年东方汽轮机厂建设完成。

这期间,很多工程建设人员是从东北抽调到四川德阳,白手起家、艰苦奋斗,也扎根于这片土地,造就了当地的“东北方言孤岛”。

回溯历史,凭借对精度的追求,无数大国重器从这里“走出”。

1981年,东方电气成功研制迄今世界上转轮直径最大的葛洲坝170MW轴流转桨式水电机组,获得首届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84年,成功研制当时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龙羊峡320MW水轮发电机组。1987年,研制出当时东方的“争气机”——东方型300MW汽轮机。

在三峡工程建设中,东方电气人率先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首台700MW“自循环蒸发冷却”机组,为三峡大坝装上了“中国心”,实现了“中国装备,装备中国”的跨越。

“无人车间”里的机器人在进行叠片作业。中新网记者 李骏 摄

“装备中国”不是终点,“惠及世界”已成为新的目标。今天,开云官方入口已为巴西、埃塞俄比亚、波黑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发电设备。

开云官方入口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数智部副部长李浩亮透露,明年东方电气还将建成新的焊接厂房,未来可全部实现机器人焊接作业。(完)

热点推荐